Saturday, June 4, 2022

废除PT3,强化PBS

 【废除PT3,强化PBS】

* 有关上周四教育部长针对评估系统的几项宣布,我做了一些梳理和思考。接下来,我会从【事件】【脉络】【理想】和【现实】这四个方面来书写,希望能把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写清楚,供大家参考,请大家指教。


✨#事件

2022年6月2日,教育部长召开特别记者会,宣布了两项重点:

1. 废除PT3

2. 强化校本评估,包括:课堂评估(PBD)、体能及课外活动(PAJSK)及心理评估(PPsi)

第1项就不多谈了。至于第2项,具体内容如下:

a. 小学四、五、六年级,初中一、二、三年级,每年年底将进行年终总结性评估(pentaksiran sumatif)。

b. 小学的总结性评估,教育部将设立国文、英文、数学、科学和历史这五科的试题题库(bank soalan),其余科目的试题则交由各校教师拟定。中学的总结性评估,则由教育部设立所有科目的试题题库。

c. 学校需要准备每年两次(年中、年底)的学生评估报告(pelaporan PBD)。教育部将出台新的评估报告格式,内容涵盖:学生各科的掌握程度与详情、学生各科的学习表现与努力程度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评语、给学生和家长的补救建议(针对尚未达到基本掌握程度的学生)。

d. 进一步来说,年中评估报告将只涉及课堂评估中形成性评估(pentaksiran formatif)的部分,年底评估报告则涉及课堂评估中的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、体能及课外活动(PAJSK),以及心理评估(PPsi)等全部四个项目。

e. 新格式的年终评估报告将于2022/2023学年(也就是今年)开始启用。而新格式的年中评估报告则于2023/2024学年(也就是明年)才开始实行。

教育部为何会推出这些举措?这些举措又会为教学现场带来怎样的影响?且让我们细说从头,先回顾国家评估制度的发展脉络。

✨#脉络

1988年,UPSR正式开办,主要功能是检定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果,为教育部的决策提供反馈与参考。根据第一代UPSR考生詹雪梅的分享,当时几乎没有感觉到UPSR对整个学习环境的影响,“我六年的小学生涯都是在玩的过程中度过的,跟现在的小六生很不一样……到进考场的时候,我觉得也没有很大的压力,就觉得我们去完成一个考试,就完了。“

后来,UPSR越来越受到重视,几乎成了评断成败的唯一标准。能教出UPSR成绩的就是好教师,能考出UPSR成绩的就是好学生,能交出UPSR成绩的就是好学校。于是,教师为了UPSR而教,学生为了UPSR而学,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以UPSR为中心,应试教育大行其道。

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,工业革命4.0推动世界急速狂飙,各国积极投入教育改革以回应新时代的挑战,避免被时代巨轮抛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国的应试教育显得危机重重,毕竟高分低能的学生无法应付未来的竞争。

因此,教育部在2011年推出了校本评估(PBS),试图让教学回归学习本质,并放眼2016年正式废除UPSR。可是,只要UPSR还在,校本评估就难以被认真执行。2011年至2016年这段期间,校本评估更多是作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功夫。塞满橱柜的文件夹、堆积如山的评估卷、各种各样的表格……想必经历过的大家仍记忆犹新。除了大量物质资源的消耗和老师们的疲于奔命,这六年基本上既没积累到多少专业经验,也没推动到多少理念革新。即便是校本评估的基本概念,也没得到推广与普及。

于是,原订2016年要废除的UPSR到了最后期限依然废不了。学校对校本评估的执行与社会大众对校本评估的观感,都无法让官方信服。最终,还是得以UPSR为准。UPSR继续成为小学教育的标杆,校本评估继续空转与虚耗。

一直到2020年,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,UPSR被迫取消。也因为这一年的意外,我们三十多年来第一次体验了没有UPSR的情况。这次经验证实了一件事——UPSR对整个升学系统可有可无。没有UPSR,小学生依然升上中学,各所学校依旧运转如常。当然,没有了UPSR,很多老师失去方向,很多学生陷入迷惘,很多家长不知所措。然而,这些影响更多呈现在心理层面,属于对惯性的一种依赖和不适应,也在在显示出我国应试文化的根深蒂固。

2021年,疫情未见缓解。有了去年的实际经验,教育部顺势宣布废除UPSR,并以强化校本评估为应对方案。直到这个时候,UPSR正式走入历史,校本评估才算正式登堂入室。而围绕校本评估的讨论、培训和执行,此时也才真正落到实处。

过渡阶段,混乱难免。从简单的统一考试到复杂的多元评估,老师需要持续学习重新跟进;从直接的分数等级排名到间接的学习表现描述,家长需要调整观念重新看待;从具体的为了考试到抽象的为了学习,学生需要转换心态重新出发。这一切都在挑战大家的学习,也都在考验大家的耐性。然而,很多人开始因不适应而不耐烦,埋怨校本评估偏颇造假,投诉师生教学失去动力。他们呼吁统一考试的回归,期待退回应试教育的舒适圈。

作为回应,教育部在2022年推出了折衷方案,也就是本文最初所整理的“强化校本评估“举措。

✨#理想

通过折衷方案的举措,教育部的理想是既解决校本评估执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,又同时避开重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。怎么说呢?

首先,由中央统一准备题库的做法,一定程度上能使年终总结性评估的试卷更具标准性,更能取信于普罗大众,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。另一方面,教育部长强调,这项年终总结性评估将只作为搜集数据用途,目的是提供教育部参考,同时让校方能根据学生的表现拟定对策,协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。部长也说明,各州教育厅和县教育局不需要搜集这项评估的成绩,各校之间也无需据此攀比,因而学生们也就不会因此感到压力重重。

简单来说,教育部希望用集权的方式确保全国校本评估达到一致的标准水平(至少在总结性评估这方面),同时希望各方不要以这项评估为攀比标准,进而导致应试教育的回归。另外,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习评估报告的新措施,也试图描绘出一幅完美的画面:教师将针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出个性化的评估与建议,甚至连给家长的建议也囊括其中。同时,评估报告将无所不包,既有课堂评估(PBD)中形成性和总结性的部分,又有体能及课外活动(PAJSK)的部分,还有心理评估(PPsi)的部分。

✨#现实

这些措施,真能按照教育部的理想来执行吗?坦白说,我很怀疑。

1. 之所以把总结性评估的拟题权力收拢到中央,说白了就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不信任。反过来想,如果各校都能设计出符合标准的评估且能取信于家长,中央又何必操心呢?矛盾的是,教育部一方面对教师专业水平不信任而收拢拟题权力,另一方面却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提出各种高要求。很好奇,如果教师当下的专业水平无法胜任总结性评估的拟定,那么同样一批人能够将要求完美的学习评估报告执行到位吗?

2. 虽然部长苦口婆心劝导各方不要攀比,也一直强调要避免回到高压的应试教育,但现实会按照部长的剧本来演吗?按过去经验,攀比竞争无处不在。即便是废除UPSR后的校本评估时代,教育厅和教育局还是会以各校学生的TP表现来比较与问责。学生的TP过高,需要说明;学生的TP过低,需要解释。犹有甚者,一些校长和教师还会因此遭受责骂。也因为这样,才有了“最低必须给学生TP4“的荒谬说法。如今有了全国统一标准的总结性评估,不是更好比较和问责吗?要争取表现,这就是最好的工具,不是吗?

3. 官方主导总结性评估,为小学五个科目和中学所有科目设立题库。虽说题库的做法能避开全国统一试卷的情况,但统一的格式总是会有的吧?有了格式,老师会不会为了格式而教?学生会不会为了格式而学?补习和出版市场,又会不会一片红海?这么想下来,不是回到熟悉的应试教育了吗?唯一的差别,也许就是之前围绕UPSR打转,如今针对中央的总结性评估格式运行。

4. 此外,针对特定科目设立题库的做法也耐人寻味。初中阶段的所有科目都由中央准备题库,那么为什么小学阶段只有五个科目交由官方设立题库呢?而这五个科目,为什么偏偏选了国文、英文、数学、科学和历史,而非华文、淡米尔文、艺术教育、设计与工艺和体育与健康教育呢?这是在暗示所谓的“主科“与”副科“之分吗?是在官宣各科的地位排序吗?说好的”全面与综合地发展个人之潜质“(《国家教育哲理》)呢?

✨#结论

理想很美感,现实太骨感。从这一轮的举措来看,教育部似乎对现实中教师的能力没有信心,但同时又对想象中的教师充满乐观。于是,一方面是对当下不满情绪的折衷回应,另一方面却又画着一个个大饼。高喊口号简单,畅谈理想也不难,关键在于付诸实践与贯彻执行。后续的支援系统能有效协助教师吗?各级教育单位能紧密配合中央吗?应试教育会否通过校本评估借尸还魂?拭目以待。


Kuek Ser Kuang Hong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